2006-07-31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汽車供應鏈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隨著近幾年世界汽車市場競爭的白熱化,降低零部件采購成本已經成為各個企業的重中之重。高速增長的汽車市場、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惠的政策支持等因素已經使得世界上超過70%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來華投資。如今同樣的機會再次擺到我們面前,能否實現突破,用零部件帶動本土汽車工業的騰飛成為世所矚目的焦點。
現狀:規模小、技術含量低
雖然有政策支持,但是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狀況確是令人擔憂的,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規模小。眾所周知,汽車行業是一個規模化優勢體現極為明顯的行業,只有達到相應規模才有競爭力。在2005年評出的我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中位列第一位的浙江萬向集團年銷售收入為252億元,而跨國零部件巨頭博世公司的銷售收入則為497億美元。從圖中可以看出,這百強企業中銷售收入在20億元以下的企業占據了78%的比例。而據估計我國目前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數量已超過8000家,與之相比的是“百強企業”中有54家是合資企業,我國零部件企業規模必可見一斑。沒有規模自然無法進入整車廠的配套體系,所以我國大部分零部件企業的產品都在售后市場流通,盡管這其中很多產品的質量一流,甚至超過國外產品,但是只能賣一個二流價格。規模是我國零部件企業要突破的第一個障礙。
二是技術含量低。由于當今汽車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自動化、電子化將成為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而這對國內絕大多數本土企業來講恰恰是致命弱點。目前國內零部件企業的產品主要集中在轉向機構、制動器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上,而幾乎不涉及汽車電子產品,這無疑與當今汽車主流發展技術有很大差距,沒有汽車電子產品支持就談不上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
出路:從三方著手
巨大的機會擺在面前,本土零部件企業應該如何發展?總體發展方針可以用“國內、外市場同步發展;機械類產品繼續發揮優勢,電子類產品努力學習;整車、零部件并行”來概括。
國內外市場同步發展
國內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句話更主要的意思是說重視海外市場。與國內銷售相比,出口銷售具有以下優勢:一是積累跨國經營的經驗,全球化采購要求零部件企業在具有相應規模的同時具備跨國銷售、全球組織物流和調配資源的能力,經營出口業務對本土企業參與全球采購可積累國際合作經驗;二是資本積累和熟悉“國際游戲規則”,出口產品不存在退換貨問題,可以為企業節省大量售后服務資金。同時在出口銷售中,企業可以深刻體會“質量就是生命”這句話的含義,因為一旦產品出現問題,外商處于成本考慮是不會提出退貨要求的,取而代之的是終止合作,而失去一個大客戶的損失是很驚人的。
機械類產品繼續發揮優勢,電子類產品努力學習
這是整個方針的核心,也是我國零部件行業能夠取得長足發展的關鍵所在,尤其是后者。
汽車電子產品的弱勢已經成為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軟肋。唯一的出路就是先向國外先進水平學習,然后再逐步過渡到自主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比學習技術更重要的是保持一顆發展本土零部件產業的心,否則越多的合作就會越加快我們淪為單純的世界零部件加工廠的境地。
整車、零部件并行
隨著企業分工的不斷細化,零部件企業同樣也存在自己的供應商,在總成件進入配套目前尚有難度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從為一級零部件生產商提供配套產品入手逐步進入全球采購體系。
在整車領域,我們認為應該走從國內到國外、從商用車到乘用車的配套路線。目前來看本土企業進入國內整車汽車配套體系的難度稍低,商用車的電子產品技術含量與乘用車相比也稍低,這些都可以作為本土零部件供應商進入全球采購體系的突破口。在這個過程中,零部件企業必須要做到的就是“與時俱進”,自身的技術開發能力、生產、組織物流的能力都要跟上整車企業的發展步伐,通過“水漲船高”達到世界級供應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