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8
〖2007/09/26 09:32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楊鈞 〗 |
上周,有一則通用將在中國設立一家獨資的研發機構的新聞在汽車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消息稱,通用汽車已有計劃在它與上汽合資建立的研發機構泛亞技術中心之外,再獨資另建一家新的研發中心,作為面向亞洲甚至全球市場的研發機構,據說通用已經開始從合資的泛亞中心挖人,新的大型試車場也已經立項。 這個消息的確讓人吃驚非小。因為一直以來,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都是堅持走本土化開發之路最徹底的一家跨國巨頭,泛亞模式已經成為國際大汽車企業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研發的成功典范。泛亞自成立以來,中外雙方已經在通用原型車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深層次的二次開發,先后推出了別克君威、君越和林蔭大道等中高級轎車,君威轎車的開發還曾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泛亞不僅成為通用在中國市場新車的孵化器,而且也成為我國汽車研發人才的一個儲備庫。因此,可以說,泛亞的成功令合作雙方都受益匪淺。 但是,泛亞的繼續發展卻有些令通用感到不快。比如,它培養的一些技術骨干被合作方上汽集團抽調到上海汽車搞自主品牌榮威的研發,還比如泛亞自己研發的一些概念車如鳳凰燃料電池車、鯤鵬概念車等,并未打上“GM”的車標,這些成果大多被算到了中國人的頭上。這時候,通用會感到,它在快速占領中國市場的同時,在技術上也付出了一些代價。 而這是跨國巨頭最不愿意看到的,他們絕不會容忍自己的技術有所外泄或流失,也絕不會慷慨地將自己已有的技術成果轉讓給合作方,即使你想出大價錢。正像一位汽車界的專家所說的,核心技術是汽車品牌的精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跨國巨頭絕不會轉讓。 所以,通用選擇了另立門戶,獨掌研發大權。在中國市場,由于國家汽車產業政策的限制,外國汽車巨頭在整車生產方面必須與中國企業進行50:50的合資,所以是產業政策保護了中國汽車界能夠分享到外國品牌占領中國市場所得到的巨額利潤。但是在研發領域,國家尚未出臺類似的政策,外國汽車公司有權在中國設立獨資的研發機構,因此,通用可以選擇在技術方面進行獨資,通吃自己的技術優勢,而不想讓中國人分一杯羹。 令人焦慮的是,想這樣做的不止通用一家。前不久標致雪鐵龍集團的遠景規劃中曾透露要在中國建立一家研發機構,但據知情人士透露,PSA并不打算把它的研發機構設在神龍公司,而是想獨資建一個研發中心。 看來,外國車企在研發領域的獨資化傾向正在抬頭,這將使我們想獲得外國的先進技術變得更加艱難。如何從政策與制度設計上來保證“市場換技術”變為現實,將是汽車行業面臨的一個艱巨的課題。 |